作为自驾爱好者,我与火车站一向没有缘分。许多人热衷记录的火车站见闻,于我而言简直是“闻所未闻”,如假包换的认知盲区。
我对安特卫普这座城市的最早认识源自足球。在1993年的欧洲优胜者杯上,作为1992年比利时杯赛冠军的安特卫普队,在五大联赛球队的围堵中杀出一条血路,最终获得亚军。不过这只是昙花一现,这个比利时史上第一支注册足球俱乐部,后来不幸降级至比乙联赛。中国球迷对其熟知,还是因为曾经的天才少年董方卓的缘故。被曼联租借到安特卫普的“国王董”,曾在2005-2006赛季荣膺比乙联赛射手王。
多年后,董方卓早已成为足坛“伤仲永”的代表人物,一度被球迷戏称为董卓。至于安特卫普队,在比乙联赛足足挣扎了13年,直到2017年才重返比甲联赛。
足球对于这座城市来说,远远算不上重心,它有着太多名头:欧洲保存最好的中世纪古城之一,欧洲第二大港,欧洲第二大铁路枢纽,世界最大的钻石加工和贸易中心,还是取代了巴黎与米兰的时尚之都。早在1920年,安特卫普就主办过奥运会,还在奥运史上首次采用了周长为400米的跑道。
在这座城市里,中世纪的古典美与现代的繁华时尚完美结合,火车站就是这一面貌的最好呈现。
在各种“世界最美火车站”的提名中,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总是榜上有名,更有“铁路大教堂”的称号。
火车是工业革命的重要象征,既是划时代的交通工具,也将文明带向远方。在那段光辉岁月里,踌躇满志的欧洲人将火车站当成最好的城市舞台,以雕琢艺术品一般的态度进行建设。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便是如此,它兴建于1895年到1905年之间,由当时的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花费重金打造,新巴洛克风格的双塔楼高耸,一楼有拱廊。
宛若宫殿一般的外观,只是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的“开胃菜”。一走入火车站,就被大理石打造的巴洛克风格大厅所震撼,75米高的穹顶似极了教堂,玻璃采光极佳。大钟立于月台大拱门之上,背景是扇形花窗,墙面上雕花精美。两侧同样极美,大理石拱柱逐层向上延伸,营造出肃穆效果。因为大量采用大理石和各种豪华石料,安特卫普火车站在竣工时还曾因过于奢华遭遇批评。
月台大拱门的另一面,是整个火车站里最漂亮的角落。大钟被大理石雕花所围绕,下方的金色雕塑是一座骑士半身像,胸前的城堡雕刻,还有两侧的金叉与双头蛇权杖象征着安特卫普的历史,头盔、脸部和肩章都颇有机械零件的意味,可算是古典与工业的美学结合。拱门两侧是大理石拱柱,大门的木结构部分采用原木,古朴且有视觉拉伸效果。一对老夫妇正在走进大厅,一身休闲打扮,尤其是男的,老头乐黑色凉鞋配白袜子的打扮,真是典型的欧洲老派人的老土风格,在追求时髦的中国大城市早已见不到。
比利时是继英国之后,世界上第二个工业化的国家,因此在上世纪初的公共建筑建设中,大量采用各种最新式的建筑材料,眼前的月台大厅呈阶梯跃层式,共有四层下沉式站台,每层都有4-8条轨道延伸向欧洲各地。放眼望去层层叠叠,视觉错落,且大量采用钢铁与玻璃,带有浓郁的工业感。尤其是钢架与玻璃交织密布而成的拱顶,不但采光极佳,也极具美感。作为一百多年前的建筑,直至今天仍然精美且不过时。
安特卫普中央火车站曾在1998年和2007年两度加建,仍注重古典与现代的完美结合,让整座火车站宛若艺术品。与宫殿般的火车站主体建筑“面对面”的,则是立于广场上的巨大摩天轮。这是古典与现代的碰撞,却毫不突兀,一起成为安特卫普的地标之一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